beat365一个教研室三名毕业生集体选择航空航天事业
【红色基因】“我们愿意将青春贡献给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
作者:龙海波 苗琳 王玥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我们想为国家造火箭!”这是我校beat365现代制造研究所激光制造组的三名毕业生吴冬冬、沈忱、郝云波的共同理想。毕业时,他们集体选择就业航空航天工业,先后签约航天三院、中国航发集团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研发部。他们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实际行动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毕业生的求职志向是大连理工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最好答卷。面对其他企业的高薪待遇,吴冬冬想起了导师对他悉心教导——“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在面临择业、就业时,要思考自己能为社会贡献什么,不要总是被利益驱动。”去年学校启动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从建校历史,到一批杰出校友扎根祖国大地做贡献的故事,吴冬冬他们经过了系统的思想教育,也奠定了他们立志报国的志向。“我特别喜欢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句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我要为国家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冬冬信心满怀地说,中国航天梦的实现会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慢读大学中求学问道,沈忱的航天梦便是在大工开始的。从参加航空航天社团开始,他便对航空航天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5年,他有幸参观了北京航天二院,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当得知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聚集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时,沈忱便萌生了去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想法。“特别是看到我们学院先进制造团队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作出了贡献,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沈忱说,从来没感觉自己的专业与国家事业联系得如此紧密。毕业之时,沈忱毫不犹豫选择了中国航发集团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祖国航空航天事业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沈忱希望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把前辈的事业传承下去。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之花”,是典型的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品。从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卫星升空、火箭发射起,郝云波就立志要投身航空航天事业,探索其中的奥秘。大工让他儿时梦想变为现实。“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郝云波说,导师为人师表,既言传,也身教,在日常工作学习不断地给予他悉心、细致的指导,正是导师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陆游在《病起书愤》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新一代的大工学子,吴冬冬、沈忱、郝云波三位毕业生以实际行动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在兴校强国的具体实践中彰显大工人的责任和担当。